- · 《科技与金融》刊物宗旨[05/28]
- · 《科技与金融》征稿要求[05/28]
- · 《科技与金融》投稿方式[05/28]
- · 《科技与金融》收稿方向[05/28]
- · 《科技与金融》栏目设置[05/28]
机构要求女生清华北大、男生985毕业,大厂高薪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金天进一步指出,“经过过去几年的行业实践,这些大厂也发现,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真正契合自身岗位需求且能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还是较为稀缺,另外一些前期高薪招募的员工匹
金天进一步指出,“经过过去几年的行业实践,这些大厂也发现,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真正契合自身岗位需求且能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还是较为稀缺,另外一些前期高薪招募的员工匹配度有限,也弱化了其后续招聘意愿,因此,部分机构更倾向于通过校招来加强人才储备和满足社会责任要求。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原有的从业者薪酬水平下降和存量竞争加剧也就不难理解”。
多持观望状态,复合型人才仍吃香
众所周知,大型互联网平台及互联网背景的金融科技公司,曾是过去几年中吸纳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方向,“但受到经济下行、平台经济监管、金融行业监管等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影响,对互联网机构自身盈利状况、投入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均产生了较大冲击,因此‘抢人大战'热度下降”。对此现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向北京商报记者给出了他的解释。
“我之前还想着要跳槽,调整一下工作状态,但现在已经打消这种想法,主要看公司对个人的能力提升空间和晋升空间吧,毕竟大环境不好,互联网公司也不稳定,所以还是想着能先提升自己。”李阳称,他短期内不会变动工作,但下一个目标会更考虑银行系、外资系这一类公司,关键看薪资涨幅与福利待遇。
他来自于一家为金融业服务的IT技术公司,平时主要负责产品咨询和营销服务,五年前,他和很多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样,从老家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了北京,毅然投身至金融科技行业。
另外,除了技术问题,还有薪资待遇。“都说高薪抢人、月入百万,现在来看大都虚名。”李阳说道,从目前薪资待遇上不升反降已是常态,“普调也没了,晋升也只涨一点点,平均绩效也在降低……”
这一想法和多位金科从业者不谋而合。多位受访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行业人员流动频繁,但当下暂未有跳槽打算,更多考虑的是“先占住坑,有合适机会再往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转。”
记者丨刘四红
但最担心的还是裁员,李阳补充道,“整个公司都在裁,我们部门算少的,但因为常看到有同事离职,我也在愁部门营收情况不理想,公司是否会把业务重心调整到其他方向”。
“最大的特点就是卷吧。”谈及从业感受,陈立苦笑道:卷学历、卷经验、卷项目、卷加班……似乎从踏入这家公司开始,他就不自觉卷入了一场无声的竞技赛。
图片丨视觉中国、壹图网
“有些时候上线时间很紧张,根本没时间好好搞技术,都是能用就行。”李阳一言戳中了不少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业务的痛处。
这其中,既有在互联网公司“搬砖”的观望者,他们在大厂站好每一班岗,完善每一处细节,只为在“互联网裁员潮”中保全自身;也有被输送到银行劳动的蓄力者,他们在繁杂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忙里偷闲提高学历,为谋有朝一日,能在待遇和福利上真正与银行内部人员比肩。
“甚至还有一些机构要求女生清北、男生985,还有的岗位甚至要名校硕博才能进。”深感竞争压力的陈立,时常也会纠结是否要通过考研提升学历。
“金融科技抢人战”“金融科技高薪酬”......
和陈立一样有着高压工作,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还有每日两点一线在互联网公司“搬砖”的打工人李阳(化名)。
向其提出采访需求时,李阳曾一度未给回应,直到第二天才告知:因为前一天整天都在忙工作,晚上也开会到半夜,因此第二日才来得及回复消息。
根据陈立所述,虽然公开招聘中,银行系金科公司对学历的门槛一般是本科即可,但在实际简历筛选中,常常会刷掉一批非985、211的应聘者;另外面试环节同样不易,部分部门初面通过率只有十之一二。
这确实是行业现状。一银行机构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同样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了这一事实,虽然市场供不应求,但是大多银行仍要求对方来自211、985,尤其是校招
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 网址: http://www.kjyjr.cn/zonghexinwen/2022/0909/3668.html